(一)溫暖的湯圓
咚咚咚…一陣敲門聲將我從昏沉的睡夢中亂醒,一看表,已經(jīng)7點了。因連日勞累加上來鄂的不適應,總是失眠,迷迷糊糊之中,我開了門,原來是送早飯的。打開飯盒,是湯圓,忙忙碌碌,都不知道今天是元宵節(jié)了。
“為了我們武漢,你們辛苦了,過節(jié)也不能與家人團聚,這是專程給你們做的湯圓?!?/span>
看著圓圓胖胖的湯圓,我的眼睛濕潤了,也許是“每逢佳節(jié)倍思親”,也許是為疫情飽受折磨的患者。不知是自己的不爭氣,還是特殊環(huán)境的因素,來鄂后總是不自覺的流淌眼淚……
(二)“戴手套“握筷子,只為適應工作
醫(yī)院的隔離區(qū),我們里三層外三層、紙尿褲、手套、護目鏡,防護服,我們把自己包裹成一只只肥胖的“笨企鵝”。我們組十個人,負責15個病房50名患者。靜脈輸液、更換液體、抽血、測量生命體征、血糖、進行呼吸機管理,以及患者生活護理等是我們日常工作。靜脈輸液、靜脈穿刺這個我們平時駕輕就熟的操作,在笨拙的防護裝備下,帶著雙層手套,護目鏡被汗水哈的霧蒙蒙,難度大幅增加。為了提升這種笨拙環(huán)境下的熟練操作,我們特意向所住酒店的服務員要了幾幅一次性的塑料手套,練習戴著手套握筷子吃飯或者握筆寫些瑣記,以便提高靈活度,更好地進行手套下的護理操作。
(三)與患者的故事
我分管的病區(qū),大部分患者能配合治療,但個別患者需要特別關注。
一位大學生剛進來的時候,悶聲不響,愁眉苦臉,消極應對治療,他總是問我:“姐姐,我還能活嗎?我還沒有畢業(yè)呢!”。我笑著告訴他,只要你每天開心,配合治療,肯定很快就能恢復健康,不耽誤學業(yè)的。經(jīng)過多次與他溝通鼓勵,他心情明顯好起來了,看到我就像看到救世主,姐姐長姐姐短的,叫的我心里暖暖的,有時,他還搶著幫我干活,我讓他躺下休息,他說沒事。心情好的時候,他會給我們講段子,逗我們開心??吹交颊唛_心,我們再辛苦都值了。
還有一位大爺是重度患者,生活不能自理,每天嚷著看手機,自己又不方便握手機,我們就幫他拿著手機,讓他和老伴兒視頻聊天。她的老伴兒也是一名患者,在另一個病區(qū)治療。他和手機視頻里的老伴兒介紹我,“這是負責我的護士,對我可好了,給我喂飯,幫我翻身,還給我收拾大小便?!?,說著還豎起大拇指給我一個贊。看著憨態(tài)可掬的老人像個孩子一樣開心,我們也被他們的堅強感動著。
最讓我不放心的是一位因對恢復健康不抱有希望的中年婦女。她曾有過幾次沖動過激行為。她眼神呆滯,面無表情,見到我一言不發(fā),拒絕治療。我安慰她,鼓勵她,每天第一時間告訴她當天又有多少人治愈出院了。慢慢地,她開始給我們講她的家人,講她的故事,我會認真地聽,實在有工作需要打斷時,我會和她約定,忙完再過來?,F(xiàn)在,她開始期盼自己好起來,盼望能康復回家。
(四)感動與自豪
下班后的我喜歡站在窗前,看著夜色下的武漢,街燈霓虹,空蕩無人,這座美麗的城市生病了,祖國正在千方百計為它治療,在黨中央的統(tǒng)一領導下,在國內外各界的幫助下,我們全體醫(yī)護人員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,做好人文關懷,讓患者感受到溫暖,感受到不被拋棄、不被歧視,把國家對武漢的關愛對患者的關愛傳遞給每一位患者,讓患者自信心增強,自我康復能力增強。
我很慶幸能親身經(jīng)歷這么一場規(guī)模浩大的抗疫戰(zhàn)爭,感受祖國強大的號召力,凝聚力,感受患者不甘患病,頑強同病毒斗爭的生命力。
我為自己自豪,為全體醫(yī)護人員驕傲。
家中的親人們同事們?yōu)槲覀兒炔拾?,等春暖花開,武漢繁花之日,就是我們凱旋之時!
(附屬和平醫(yī)院供稿)